主页 > 儿科 > 发烧 >
【宝宝发烧篇】6招简单正确的退烧法!
发布日期:2022-06-05 19:00:29编辑:佚名
发烧篇 ◇6 招简单正确的退烧法: 1、 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 若家有冷气, 维持房间温度于 25--27℃之间。 可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 使体温慢慢地下降, 如此幼儿也会感觉舒适些。 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 则表示需要温热, 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2、 脱掉过多的衣物: 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 表示需要散热, 可以少穿点衣物。 勿把宝宝裹得严严实实! 3、 温水拭浴: 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 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 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 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 也会吸收体热。 勿用冷水或酒精擦拭宝宝皮肤! 4、 用退热贴: 有助于散热, 但对较小的幼儿并不建议, 因幼儿不易转动身体, 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 使用退热贴也可以, 退热贴的胶状物质中的水份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 不会出现过分冷却的情况。 5、 多喝水: 以助发汗, 并防脱水。 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 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每隔 2 小时给孩子喂 5-10 毫升白开水或白糖水, 一般 24 小时内就可退热。
6、 使用退烧药: 当婴幼儿中心温度(肛温或耳温) 超过 38.5℃时, 可以适度的使用退烧药水或栓剂。 ◇如何正确使用退烧药 她说, 退烧药有水剂、 锭剂、 栓剂和针剂, 一般以水剂较温和, 最普遍使用的是含扑热息痛的糖浆, 如小儿美林糖浆/滴剂、 小儿百服宁滴剂、 泰诺林糖浆等, 千万不能给他吃小儿退热片、 阿司匹林和 APC 等退热药品! 栓剂用来塞肛门, 由直肠吸收, 效果快速, 小孩拒绝吃药时也能退烧, 非常方便,但用量宁取少量, 密集使用容易退烧过度, 体温陡降, 或是反覆刺激肛门, 造成腹泻。 打退烧针, 是最不安全的, 有的孩子甚至过敏休克。 退烧的方法很多, 一定可以降温, 父母不必一时性急, 因小失大。 其他注意: 1、 不同的退烧药最好不要随意的互相并用, 单独使用比较安全。 2、 一旦体温下降至正常就应该停止降温措施, 防止矫枉过正。 3、 高烧后的新生儿易发生便秘, 可用肥皂条沾水塞人肛门即可, 千万不要给孩子服泻药! 知识普及 哪些原因会引起发烧——识别孩子发烧“假” 现象 引起小儿发烧的原因有很多, 大体而言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一、 外在因素: 小儿体温受外在环境影响, 如天热时衣服穿太多、 水喝太少、 房间空气不流通。
二、 内在因素: 生病、 感冒、 气管炎、 喉咙发炎或其他疾病。 三、 其他因素: 如预防注射, 包括麻疹、 霍乱、 白喉、 百口咳、 破伤风等反应。 发烧只是疾病的症状之一, 而不是全部。 小儿科主任宋文举医师表示, 医师对于发烧, 在乎的是疾病本身的影响及进展, 但通常父母只看到疾病外表, 如发烧、 呕吐、 咳嗽, 就慌乱不已。 殊不知医师治病, 首重病因的发现及能完全治愈的方法, 而不是单纯只为退烧而已。 所以在某些情况下, 会让发烧症状持续表现出来, 以探寻内在真正的病因。 因此, 他提醒爱子心切的爸妈, 切记不要一味的要求医师退烧, 去治疗发烧症状, 而是应遵从医嘱, 准确的找出引起发烧的真正原因, 对症下药。发烧不会“烧坏脑子” ——退热是否必要 宝宝一发烧, 父母亲之所以会立即抓狂, 不外乎是存在一个传统观念, 认为孩子发烧会烧坏脑子。 小儿科主任丁绮文医师表示, 发高烧本身, 是不会使“脑筋变坏, 智能变差” 的, 以往有这样的误解, 是因为医疗知识尚未普及, 发高烧背后的原因没有区分清楚。其实, 只有脑炎、 脑膜炎等疾病脑质本身受病毒破坏才会伤及智能或感官机能, 而非发烧把人烧笨, 烧聋了。
她进一步强调, 婴幼儿体温控制中枢稳定性不如成人, 轻度的病毒感染也可能高烧 40℃, 发烧时父母只要知道如何处理, 至于诊断病因应该交给专业的医师, 不必过份忧心。根据统计, 不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 体温很少超过 41℃, 如果超过这个温度, 罹患细菌性脑膜炎或败血症的可能性比较高, 应特别警觉。 至于脑细胞所能耐受的高温极限, 可能必须到 41.7℃, 细胞蛋白质才会因高温变质, 造成不可回复的损伤, 这种极端的高温, 很少伴随疾病发生, 临床上惟有对麻醉过敏,引起恶性发烧才可能达到如此高温。丁绮文主任说, 因为发烧本身不至于伤害孩子, 所以退烧是否必要, 长久以来一直有争议。 主张不必退烧的学者认为, 发烧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 可以帮助白血球抵抗细菌, 分析发烧的型态可以帮助诊断病因, 一味退烧反而误导。 不过, 多数医师和学者赞成适度的退烧, 因为发烧会增加新陈代谢, 造成内在的消耗, 病人头痛, 倦怠, 心跳加速, 非常不舒服, 婴幼儿容易脱水, 发烧造成水分蒸发, 更是恶性循环, 婴幼儿热性痉挛的比例较高, 放任发烧, 引起伤害是不必要的。综观上述论点, 父母应该要有正确的态度, 将发烧当作一种警讯。
小儿神经科主任赵文崇医师表示, 发烧是因各种疾病引起的身体防卫性反应。 研究显示,身体负责吞食细菌的白血球, 在体温升高时(38℃~39℃)其吞食能力加强。 因此当小孩因感冒或其他感染疾患引起体温升高时, 运用各种可能的方法, 要把体温立即降到正常范围, 并非明智之举。 因为这样可能降低病童本身的抵抗能力。经验分享: 凡是小儿发烧 一般总有 1 个星期时间的反复, 期间最好不要吃荤腥。 四豆饮退烧(号称小儿发热病治疗第一要方) 黄豆 20 粒 黑豆 绿豆 白芸豆各 1 5 粒(6 岁前基本用量), 尿长的话白芸豆可不放 黄豆 20 粒, 黑豆、 绿豆、 白饭豆各 15 粒, 如果尿长就不放白饭豆(白饭豆亦叫眉豆, 也可用白芸豆代替) 。 如果家里没有白饭豆就煮前三种豆(三豆饮) 也可。豆子先用水泡下再煮, 着急的话就直接煮, 煮软之后再人工杵破, 只喝汤, 不喝豆渣, 不可隔夜。 无任何副作用。 以上是 6 岁前基本用量, 6-12 岁用量翻一倍(黄豆 40 粒,黑豆、 绿豆、 白饭豆各 30 粒)婴儿+发牙+发烧, 12 岁至成人用量再翻一倍(黄豆 80 粒, 黑豆、 绿豆、 白饭豆各 60粒) 。
四豆饮(或三豆饮) 对于退热确有奇效, 但它不是包治百病的一个灵药, 只是在治疗各种疾病的时候能起到退热效果, 比如扁桃体发炎肿大引起的发热, 喝了四豆饮会有效退热, 让体温从 39 度降到 38 甚至 37 度下, 但是如果不把扁桃体的炎症消除的话, 等四豆饮对人体的有效期过了, 就又会烧上来。 有些发烧是因为体内有炎症, 或者是有其他的症状, 比如说风寒感冒, 即使不给予四豆饮,只给予感冒清热颗粒的话, 也会退烧。 因为风寒感冒的发烧是因为身体受到邪气的侵袭才烧起来的, 只要把邪气通过以汗的形式排出体外了, 身体就不会发烧了。四豆饮(或三豆饮) 起到的效果实际是在给人体补充能量, 让发烧的这个过程尽快的完成。 比如说变蒸(生长热) , 有一个特点, 精神胃口都正常, 身体没有任何不适, 去医院验血白细胞有可能一点都不高, 但就是无名发热, 实际是幼童身体在成长过程中自我调节的一个必经过程, 在变蒸的时候就可以给予四豆饮。 有些小儿的体质较差, 变蒸期有些可能会持续 10 天。 正确的给予了四豆饮,发热的过程可能 3 天就会结束。 四豆饮作为一个能量补充剂, 帮助人体尽快的完成发烧这个过程。
附: 发烧的真实意义(转自池草读书社) 人体发热现象, 较为常见。 现代医学把人体体温高于 37 摄氏, 称为发烧。 以中医观点视之, 无非三种原因: 1. 外感: 此种发烧, 乃是身体感受外邪风、 寒, 皮肤毛孔被蔽塞, 身体想把外邪赶出体外, 聚集热量准备发起进攻, 于是出现发热。 此种情况只要用一点解表发汗的药物, 甚至喝一点热水或吃一碗热汤面, 助身体一臂之力, 发烧就能一汗而解。 如果盲目使用退烧药物, 或者抗生素, 把体温降下来, 只能助纣为虐, 让寒邪进一步伤害身体。 2. 内伤: 此种发热, 乃是身体虚弱或者内有郁滞之原因引起。 体虚类型大多没有外感症状, 只是单纯持续低温, 有一定规律性。 郁滞型, 乃是体内正气攻击瘀阻所致。 只需按证或补益滋养, 或疏通去瘀, 发热既能缓解。 在很多情况下, 小儿慢性病的解决都需要一次高烧, 他的情况才会有明显的进步。 盲目退烧, 掩盖了问题的本质, 只能令病症更加严重。 3. 自我调节: 凡小儿出痘发疹、 生牙、 甚至发育期内不明原因之发烧; 成人无原因高烧。 皆是体内正气发动, 促进生长, 排解深层问题的表现。 各类种子发芽生长之时, 必然释放大量热能, 乃是自然界之普遍规律。
现在父母,一见小儿发烧, 便惊恐万状, 必然先退烧输液, 徒然扼杀生机, 岂不可叹? 小儿外感、 温病之副产品——发烧, 必有难过哭闹, 鼻塞咳嗽等种种症状。 生长发育过程之本能发热, 对身体并无较大之影响, 凡精神正常, 胃口好, 睡眠踏实之发热乃是变蒸发热, 不必过于惶恐, 只要保持饮食清淡, 作息有常, 无有大碍。 体弱久虚之成人, 若调养有道, 气血充沛之后, 身体必要解决因长期虚弱遗留之病痛问题, 或旧病复发, 或高热不退, 都是身体自我调节的必要过程。 只要意识清晰, 精神状态好, 胃口好, 体力没有明显衰退, 身体没有明显病痛之情况, 可以任由身体自行解决。 另外, 药物中毒、 遭受惊吓(失魂) 等状况亦有可能引起发热, 应当依证治疗为善, 不可盲目退烧。 若温度过高, 适度退烧也是必要的。 因为发烧会增加新陈代谢, 造成内在的消耗,病人头痛, 倦怠,心跳加速婴儿+发牙+发烧, 非常不舒服。 婴幼儿容易脱水, 发烧造成水份蒸发,更是恶性循环, 婴幼儿热性痉挛的比例较高, 放任发烧, 引起次发的伤害是不必要的。 民间流传退烧方法, 例如冷水或酒精拭浴来为孩子退烧, 这是不适当的。
宝宝发烧时烫热的皮肤突然碰到冷水酒精, 宝宝反应会很剧烈, 可能会造成抽搐; 而酒精的气味又会使幼儿昏睡, 像喝醉了一般。 推荐物理降温的方法, 用温热水擦拭,然后用干毛巾擦干, 每次 5-15 分钟就能达到较好的降温效果 如何区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 应该是大家最感兴趣的, 经过几次折腾验血查询自己找资料, 终于基本可以确定,列出以下几点, 对大家也许有帮助: 1 ) 细菌: 热退后精神依然不好 病毒: 发烧但精神依旧好。 2) 细菌: 体温忽上忽下 病毒: 体温居高不下, 即使吃了退烧药, 依然会反弹很高。 3) 细菌: 扁桃体上有脓点 病毒: 扁桃体上有疱疹、 滤泡 两者喉咙都可能会红, 细菌是表明不平暗色, 病毒为表明光滑色鲜 4) 病毒感染常伴皮疹 以上只是作为一个参考, 宝宝有个体差异, 并且表症的东西有时候个人判断也有误 重要的是下面的验血指标 5) 验血 病毒感染初期: 白细胞可轻度升高, 但中性粒细胞比多不高, 淋巴细胞比高 细菌: 一般二者均高, 另外还有几种情况: A、 白细胞升高, 中性粒细胞比不高 B、 白细胞正常/稍低, 中性粒细胞比升高(多为阴性菌) C、 白细胞升高, 中性粒细胞比升高(多为阳性菌) 但幼儿急疹开始也可能会显示细菌性的血象, 要注意。
但这里尤其要注意一点是: 在症状体征不典型, 血象又“四不象”时, 应结合 CRP、NALP 等检查综合分析。 同时普及一下: 白细胞分有颗粒和无颗粒两类, 三种颗粒白细胞即嗜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无颗粒白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因此化验单上血常规可以看到有: 白细胞总数, 中性粒细胞比, 淋巴细胞比, 嗜酸性粒细胞比和嗜碱性粒细胞比等 人体内白细胞总数和种类白细胞的百分比是相对稳定的。 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都可引起白细胞总数及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发生变化, 因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成为辅助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