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育儿网

主页 > 儿科 > 发烧 >

五行调和不周,体热排放不良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发布日期:2022-06-06 13:01:23编辑:佚名

我们鼻子呼吸的空气是热热的,我们的皮肤亦在呼吸散热,排散水分、出汗。呼吸、排汗所排出的热气,并非身体的发炎,乃是心肾的君火、相火上升所产生的体温,即消化营养,产 生体能所产生的余热之排放。五行调和不周,体热排放不良,乃造成发烧,即余热被蓄积而 成,故发烧的原因可列举如后: 1.感冒: 感冒发烧,因五脏调理五气产生体能而生体温,若五脏调理五气,热不能排,为皮肤毛孔被 风、暑、寒、湿、燥火之气蔽塞,即肺金毛孔收敛(肺主皮毛),致体温、热气无法从皮肤毛 孔排出,即是发烧的感冒为最多。 感冒发烧,不是外来的细菌或病毒侵入体内,更不是调节体温的中枢神经失控,只是身体的 表皮、毛孔被蔽塞而已,分为伤风、伤寒、伤(中)暑、湿、热,等中医学谓之表证,细菌、 病毒根本未进入体内,经曰:"寒邪外束,阳不得越,郁而为热(发烧)"。 饮食不当,脾胃虚弱致食物蓄积肠胃,无法消化在胃肠堆积发酵而产生热能的发烧,以婴幼儿为最多。此发烧四肢掌心热,不像感冒的四肢冷,消食即烧退而痊愈。 3.虚劳: 因身体虚,水火(心肾)不能即济,风木动摇,时憎寒壮热,乃体温外越,不能为身体产生体 能,并非发炎,是今日妇女更年期,身体衰弱,故须辨别心虚发热、脾虚发热、肝肾虚发热 而调治,不可退烧,是为虚损发烧。

4.瘀血: 受伤时因气血循环受瘀血阻滞,瘀积的瘀血将体温升高而发烧,只要化瘀血,发烧即可痊愈。 许多受伤而成植物人者,乃因瘀血阻滞,或被用冰块冰瘀血致血凝不散,或被强力消炎,消 炎即伤心、肾,因心肾同为少阴经,肾主骨、骨主髓、脑为髓海,受伤植物人的造成,乃因 心、肾的衰弱,更被消炎而心的循环无力将瘀血排出,并非脑受伤害的问题,化瘀血烧即退, 心肾补强,瘀血排出植物人亦能恢复健康。 许多十三、四岁的少女,月经初来时,被打德国麻疹疫苗,或感冒月经来,被消炎伤心肾, 致经来不止,或经血逆行至鼻、齿流血,被止血致瘀血内结,复又感冒再被消炎,乃为今日 十二、三岁学童血癌、瘀血发烧不退的主因。 出痘疹发烧是在促使病毒产生免疫功能,如谷子、各种种子发芽时的产生温度,痘疹必发烧才能促使病毒发挥排除尽净,产生免疫功能,使五脏调适五气不致产生障碍,故出痘疹发烧 不须退烧,唯须注意发痘疹时的饮食,避免并发症之发生,痘疹发透烧即退而痊愈,身体免 疫功能即建立而不易再生病。麻疹和小儿急疹属于这种情况。 6.药物中毒: 三合一疫苗造成的药物中毒、头痛、呕吐、发烧,西医称为"无菌性脑脊髓膜炎"或白血球升 高至三、五万而烧不退为白血病,解毒烧即退,白血球数据亦降而康复。

7.孩子长牙齿发烧: 齿为骨之余气,而肾主骨,婴儿长牙齿时,脾土虚不能制肾水,土不能制水乃因脾虚而非感 染(发炎),只要调理脾胃,发烧即可痊愈,不可消炎、退烧。 秋冬如何调理脾胃? 用以下食物熬粥喝:山药,枸杞,大红枣,生姜,糯米还有红塘. 要注意的是: 1.少吃油炸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不容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多吃会引起消 化不良,还会使血脂增高,对健康不利。 2.少吃腌制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盐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 3.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对消化道黏膜具有较强的刺 激作用,容易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 4.规律饮食:研究表明,有规律地进餐,定时定量,可形成条件反射,有助于消 化腺的分泌,更利于消化。 5.定时定量:要做到每餐食量适度,每日3 餐定时,到了规定时间,不管肚子饿 不饿,都应主动进食,避免过饥或过饱。 6.温度适宜:饮食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 7.细嚼慢咽:以减轻胃肠负担。对食物充分咀嚼次数愈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愈 多,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8.饮水择时:最佳的饮水时间是晨起空腹时及每次进餐前1 小时,餐后立即饮水 会稀释胃液,用汤泡饭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

中医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气血未充,脏腑未实,脾常不足,如喂养不当或感受外邪, 容易引起脾胃功能失常,运化失司,由脾胃虚弱,上咳嗽痰多,感冒发烧,下腹泻便秘,营 养不足,贫血等各种小儿疾病。而使用抗生素对脾胃的伤害极大。很多宝宝经常感冒发烧, 而且一病就要打点滴、抗生素才能治好,其实长此以往,反而大大损害了自身的免疫系统, 使小儿疾病进入恶性循环。 病例一: 宝宝13 个月,非常健壮,食欲很好,一天突然感冒咳嗽,上儿童医院诊断为病毒性感冒, 吃药不见好,后打点滴,使用头孢类抗生素(错误)和抗病毒药,发烧持续 天,后一直咳嗽,流鼻涕,迁延一个月,诊断为喉炎,其间吃消炎药,川贝止咳糖浆,小儿桔红丸一直 不好,嗓子哑哭不出声,无食欲,体重急剧减轻。 看中医,诊断虚寒之症,开汤药以健脾胃,促食欲为主,停止消炎药,3 天后,嗓子好了, 只剩流鼻涕,多喝水吃饭,1 周病好。 感冒是万病之首,要特别注意,感冒发烧开始,是体内免疫系统和外邪激烈斗争的时候,应 当以增强免疫能力为主,不能随便使用抗生素将双方一起杀死,也严重破坏体内其它机能, 本来没病的部位也因免疫破坏而受外邪侵害。小儿感冒之初,辨别虚实寒热,正确用药,很 快就能好,用药错误,迁延不好,病情还会不断复杂。

其它病情严重也要想到脾胃是小儿根 本,注意首先调理。 病例二: 小儿14 个月,夏天吹空调睡觉,当天晚上发现不出汗,没有在意,第二天开始发烧,最高 40.5,没有汗,也不爱喝水,中医判断为暑热外感,西医判断为病毒感冒,用物理降温,高温 情况下用退烧药降温,使用退烧药后仅出少量汗,退烧效果不好。喝藿香正气水。一直拒绝 喝水,用药也不出汗。不爱喝水造成血浓度低,所以输液生理盐水和葡萄糖,加炎珀宁,打 针的时候大哭,大汗淋漓,汗腺打通,点滴后烧不退,当晚依旧高烧,但有汗出,用物理降 温。次日,吃健儿清解液,中午烧渐退,时有汗出,每次温度升高就会出汗(说明身体自我 调节功能起作用了),傍晚退烧。 暑热退烧和其他很多无汗型发烧因血相不高,在西医看是病毒感染,中医看是毛孔闭塞,汗 出即好,可以用藿香正气发汗,此例用大哭法发汗,效果挺好,只是对小儿心情有影响,但 总比各种药物点滴有效。之后用清解液清热消食即好。要注意的是,小儿发汗不能用过多热 气食物,不能捂,出一次大汗后就不要再催汗,以皮肤微潮为好。西医看这种情况是病毒, 用物理降温和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就可以,到病毒限制期就会好一般 3-9 天,可以 借鉴,但如用中医思想治疗能更快治愈。

其间配合吃王氏保赤丸、益生菌,以保证脾胃和肺 健康,没有引发支气管炎。 很多父母,看到宝宝感冒,不看医生自己找来感冒药吃,有些好了,有些却迁延不好,日趋 严重,皆因为用药不当,越治越重。 中医认为感冒是因为人们感受了外邪,如风寒、风热暑热等邪气,侵犯人体而产生的一种疾 病,由于风邪是主要邪气,由此,人们又把感冒称之为伤风,或伤风感冒。感冒的症状,一 般比较轻浅,在治疗中,中医多主张疏风解表,通过发散祛邪,就可达到治愈的目的。感冒 一般分为三型: 1/风寒感冒:多发生在初冬至冬末初春之时,表现为头痛、怕冷、无汗、发热、鼻堵、流 清涕,咳嗽一般不重,但喉咙发痒。此时病人咽部一般不红,化验白血球不高。治疗时采用 疏风散寒之法。中成药可以选九宝丸、风寒感冒冲剂。 民间有用姜糖水治感冒,或吃一大碗热汤面后,捂汗退热等方法。但要注意此二法只适用于 风寒感冒初起。若有热症,咽红肿痛,流黄涕,舌红等,切不可滥用此法。 2/风热感冒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它的症状是发热较重,一般不怕冷, 有汗,流黄涕,咳嗽,吐黄痰,咽红肿痛,口渴,大便干,尿黄。中成药可以选小儿感冒冲 剂、风热感冒冲剂。

发热较高时,可用牛黄清热散,或紫雪散与汤药同用此型要注意饮食,尽量少食或不食鱼、 肉等食物。以清淡流食或十流食为宜。并保持大便通畅。 3/暑热感冒:多发生于夏季气候炎热之时。主要症状为高热,口渴,烦闷,无汗或大汗出, 头晕目昏,精神出倦,无食欲,呕吐或腹泻等等。 中成药可用藿香正气丸等药。食物亦以清淡为主,可多吃些西瓜等果类。也可用鲜芦根煮水 发烧初起:首先要根据最近发生的事情判断原因,可能与着凉、受热、吃多伤食、流行病、婴儿急疹等有关,很多并不需要特别治疗。发烧说明身体还有一定免疫能力,这时候千 万不能退烧,要用辅助身体散热、提高免疫力、去毒化积的方法治疗。 散热:用温水(与体温同)擦身,也可以用温毛巾绑两个小腿,15 分钟一换; 用食物散热:葛根、葱白(含根须)、生姜煮红糖水可以解表发汗,适用于寒症,但不能用 于热症发热; 提高免疫力:补充维生素、益生菌; 去毒化积:中药消积泻毒能很好退烧,推荐王氏保赤丸,发烧初起按量服用,对多数发烧有 效。也可以根据风热或风寒情况用金银花、藿香、板蓝根等感冒药清热。 发烧中期:发烧38到39 之间是免疫力活动最强的时期,这时候不要用药物退烧,采用 物理降温法最好。

同时应当去看医生,密切关注是否有其他症状发生。特别小心不要让医生 随便用药(这点只是根据现状而提)。如果用药,家长要记住,抗生素只是对细菌有效,而 发烧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如病毒等,如果可以用中药双黄连、板蓝根等对消炎和杀毒都有 效果,这时候吃健儿清解液也可以起到健脾退烧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必须多喝水。这时候最 好看中医,记住,中药的效果并不慢,况且我们是要治病,不是治症状。 高烧:发烧39.5 度以下是安全温度,超过 39.5 就很容易上升,容易引起惊厥反应, 超过41 度有可能对大脑造成损害。 物理降温:温水擦拭,2 岁以上高烧可以用酒精(普通情况不要用酒精)加温水擦拭,控制 体温在39.5 左右。 用退烧药:注意不可常用,退烧药会麻痹中枢神经系统,3 岁以上的宝宝可以用柴胡针退烧, 三岁以下不要用肌肉注射治疗。 中药灌肠:中药灌肠只有大型中医院可以做,主要是控制温度发展,去毒化积,直接用药, 提高药物吸收能力; 抗生素和抗病毒药:如果使用这类药物治疗,首先要做细菌培养,一般细菌培养要24 小时, 所以在去医院治疗,就要先做,不要等到病情严重再做。目前只有30%的医生在使用抗生 素前做培养,家长要特别提醒,以免不必要地使用抗生素或广谱抗生素。

同时要注意一旦使 用抗生素,之后2-8 小时内一定补充益生菌,保证消化系统健康。 小儿感冒的主要症状有发热、流鼻涕、鼻塞、咳嗽,有时可伴有呕吐和轻度腹泻。尤其周岁 以内的患儿全身症状重,多为高热、不吃奶,甚至还有抽风等。看到这种情况,家长一定十 分着急。那么,该怎样给患儿合理用药呢?以下几点,供使用时参考: (1)不要急于退热。不急于给小儿退热有几方面的原因: 体温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低热或中热有利于 小儿成长发育。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所产生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 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小儿的正常成长发育。 不到高热不用药。体温达到39 度以上就必须用药,而且刻不容缓。高热持续过久, 可使身体的许多重要功能失调;由于氧气和营养素消耗大而加重心脏血管的负担;大脑兴奋 过度而导致高热惊厥或过度抑制而引起昏睡;消化功能紊乱;抵抗力减弱,合并肺炎等。 退热药副作用大,非万不得已不用。无论是扑热息痛、复方阿司匹林(APC),还是其 它五花八门的退热药,都离不开由阿司匹林、咖啡因、非那西汀来合成。因此,退热药都有 较大的副作用:刺激胃粘膜,破坏食欲,使胃溃疡加重甚至出血,引起胃肠长期少量出血并 由此而导致缺铁性贫血;引发血液疾病;损害肝脏和肾脏;严重过敏反应者婴儿+发牙+发烧,表现为剥脱性 皮炎合并肝肾中毒而致死。

可酌情采用物理、药物降温。 (2)合理用药:小儿感冒不要随便使用抗菌素,应选用一些抗病毒药物,因感冒是由病 毒所引起。小儿常用抗感冒病毒的药物有: 病毒灵(吗啉胍),服用量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0 毫克,分3 次口服。 板蓝根冲剂,每次半袋,每日3 次,白开水冲服。 金刚烷胺,每片0.1 克,小儿用量按年龄折算,允许连续服药时间为3~5 日,最长 不可超过10 健儿清解液,每次半瓶,每日2次,仅用于热型感冒。 (3)可合用抗菌素的指征: 服用抗病毒药物后仍不退热时。 防止6 个月以下月龄婴儿发生继生性细菌感染。 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 经常患扁桃体炎者。 出现气管炎(咳嗽、脓痰)或肺炎征象者。 (4)应用抗病毒药、退热药、抗菌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太久。 多喝开水,促进药物的吸收与排泄。 岁以下小儿肝肾尚未发育成熟,故不宜使用扑热息痛。小儿本人或其家族有解热类药过敏史者,勿用退热药。

点击展开全部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