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育儿网

主页 > 教育 > 家庭教育 >

“陪伴不限制、参与不干预”,高质量陪伴的父母,从不做这5件事

发布日期:2024-08-09 11:47:17编辑:网络收集

说到陪伴,很多父母常常会错误地认为“陪着”就是“陪伴”。而事实上,“陪着”和“陪伴”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更别说高质量的陪伴了。

每天晚上孩子叫着“妈妈,妈妈,陪我玩。”

父母为了省事往往会丢给孩子一个手机,让他们玩游戏、看动画,他们就可以继续忙自己的事儿了。这样的父母虽然在孩子身边,也不能算真正的陪伴吧。

还有一些父母虽然和孩子相隔千里,每天和孩子视频聊天,一起分享有趣的事情,一起读书、一起游戏,这又算不算陪伴呢?

“陪伴”和“陪着”的区别

一般认为,陪着就是父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但却没有交流和互动,也就说没有有效的沟通。而陪伴却大不一样,他们不但要生活在一起,还有语言、肢体、情感的交流和互动,满足对方情感的需求,这才叫陪伴。

总结一句话,陪伴,陪伴,关键在“伴”,而不在“陪”。

陪伴又分为高质量陪伴和低质量陪伴

陪伴也有质量高低之分,父母在有限的时间把付出百分百的注意力、精力和心力用陪孩子这件事上,即使时间短也属于高质量的。

如果父母陪孩子的时候,一会接个电话,一会刷个手机、甚至孩子丢了都不知道,这种陪伴就是低质量,甚至连“陪着”都不算。

陪孩子玩时,父母不做这5件事,提升陪伴效率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父母除了要做到全心投入、及时回应、情绪同频、参与不干预,还要注意下面几点。

1、限制孩子的游戏方式

有时候,父母和孩子一起玩游戏的时候,常常会限制孩子们玩游戏的方式和方法,比如规定游戏场所、游戏方式、孩子的行为等。

父母限制孩子的游戏方式不仅会导致孩子动作发育迟缓、甚至还会导致性格内向、缺乏自信、严重的还会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

2、要求孩子玩法正确、不能有自己的想法

每次和孩子玩亲子游戏的时候,父母总是喜欢以大人的视角要求孩子,看似在纠正孩子的错误,其实是在扼杀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间接地葬送了探索新事物的动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建议父母多和孩子一起玩开放式的游戏和玩具,让孩子发明不同的玩法。

3、父母斥责、教训孩子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孩子可能因失败而气馁、暴躁、甚至发脾气,父母要做的是引导孩子处理和发泄情绪,而不是教训和斥责。

当孩子学会了处理情绪、发泄情绪的方法后,才会愿意和父母倾诉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4、强迫孩子,满足自己

有些父母非常要强、爱面子,家庭聚会希望孩子能在亲友面前露一手。如果孩子愿意也无可厚非。如果孩子不愿意,父母也不要强迫,否则会增加孩子内心的恐惧、抵触心理,破坏亲子关系。

只有让孩子发自内心地想要表现,这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5、身在曹营心在汉

很多父母虽然一直陪在孩子身边,却在不停地忙工作、刷手机、不和孩子说一句话。真正的陪伴是需要父母有足够的专心、耐心,有倾听、有互动、有参与。如果你没有时间,可以直接和孩子说,也不要敷衍、无视、不关注地陪着。

点击展开全部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