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育儿网

主页 > 教育 > 家庭教育 >

三个小妙招,不急不催,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发布日期:2024-06-19 12:12:39编辑:网络收集

每天早上。我送孩子的路上总能遇到妞妞妈妈,她一手提着妞妞的书包,一手拖着女儿往前走。不停地催着“快点快点就要迟到了”。妞妞常常手里还拿着一个包子往嘴里塞,急急慌慌的,跟着妈妈往前赶。

我问妞妞妈妈怎么不在家吃了早餐再出来呢,她说哪来得及呀,妞妞磨磨蹭蹭,一早上时间全用来洗漱了,根本就没时间吃早餐,只能在地铁上对付一下。

怎么样让孩子的动作快起来,是很多父母的心头痛。

孩子做什么都慢,起床慢,洗漱慢,吃饭慢,走路慢,写作业也慢,爸爸妈妈快急死了,在旁边不停地催,孩子却像听不见一样。

但我们也发现,往往生活中爱磨蹭的孩子,和急性子的家长是,是同时出现的,那些性子越急的爸爸妈妈,养出来的孩子往往也越磨蹭。

面对父母的催促,这些孩子的态度就像有些车标写的:

孩子为什么这么慢?因为父母越催,他们内心越抗拒。

法国儿童精神专家克里斯丁·弗拉维尼曾对此做过研究,她发现:

这两种类型背后,反应出孩子同样的抵触情绪。

孩子一旦有了抵触情绪,当然不愿意配合父母,更不要说有什么主动性了。

我们催孩子,是因为家长知道做这件事情带来的后果,然后想帮助孩子,规避他错误被惩罚,或者避免孩子浪费时间。

但这些孩子可能意识不到。

我们要让他自己学会承担这些事情所带来的后果。就像溜溜妈妈,提醒妞妞动作慢了,后果是什么就好了:如果早晨不抓紧时间,就没有办法好好吃早餐,如果没有时间吃早餐或者说,在地铁上对付一下,时间久了胃会不舒服。咱们不抓紧时间就会迟到,迟到了,会受批评,老师可能还会惩罚她。

在提醒了孩子之后,就不要再帮助她去做事情了,不要急急慌慌帮助她背书包、赶着时间去上学。

父母反而要慢下来,让孩子意识到,慢了不可以,会有严重的后果。

我们放手,要做的只有提醒:还有多长时间就要出门了,还有多长时间就要上学了。

孩子可能最开始还是会继续拖延,但在他(她)受到相应的惩罚之后,自然知道了,慢吞吞地做事,是要承担相应后果的,那么他就会慢慢改变。

有调查显示,孩子其实没有时间感,也是就是,

孩子的眼里只有“现在”,他不知道什么是“明天”、“后天”以及“昨天”、“前天”。他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所以在成人的眼里,他们不会管理时间,就知道磨磨蹭蹭。

他们并不这样觉得。

井上教授在《柔软的生命时光——生命的时间学》这本书里写道:

所以,我们要教会孩子认时间,钟表、闹钟都用起来,慢慢让孩子明白,做一件事情,大约需要多久。

生活有规律,能帮助孩子养成管理时间的好习惯。

我们可以从一天的安排开始,让孩子自己规划列清单。比如每天日常需要做的那些事情,在什么时间内完成,全部一一列出来,然后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自己认为紧急的事件可以用红色笔书写,同时,写下“想做的事情”和“该做的事情”。

贴在孩子活动区域,方便他(她)随时看见,并且按计划执行。

我们帮助孩子,把规划时间作为一个中长期的计划来完成,养成了这个习惯之后,孩子做事会提高效率,不仅能管理好时间,也能管理好生活和学习。

同时,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孩子的成长,急不来,需要我们细腻的呵护,和耐心的引导。

相信通过上面三个方法,您也可以不急不吼,养出一个做事有条理、珍惜时间的孩子。

点击展开全部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