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育儿网

主页 > 教育 > 家庭教育 >

每次叛逆都是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标志;能够科学应对,才是硬道理

发布日期:2024-06-13 21:00:45编辑:小编

都说青春期的孩子,是最为叛逆的。尤其是孩子的青春期碰撞妈妈的更年期,家中更是会鸡飞狗跳,难以安宁。

对于更年期的妈妈来讲,很多行为仿佛都是无法自控的,比如忽然一阵阵的潮汗、一发发的气短、一天天的失眠、以及完全无法控制的脾气爆发,和事后的情绪忽然低落……

既然如此,那么妈妈更应该理解孩子,因为青春期的孩子也是如此啊!他们也有太多的不可自控、无可自拔。不是他们非要叛逆,而是他们的成长节奏、生理条件所致,孩子也会为此惊慌失措,也会在事后为此伤心难过……

所以,作为父母,要学会科学的应对孩子的叛逆期,才能够更好的帮助孩子一路成长,才能够更好的稳固家庭的和谐幸福。

从孩子的角度来说,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大多会有3次叛逆期。

第一次叛逆期:难缠的2岁

孩子在两岁左右,开始产生强烈的自我意识,这个时候他们会努力分辨“我”与“你”,以及“我的”与“你的”;而这个年龄阶段他们又没有太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只能用“不”字打头,来表示自己的“独立自主”……

因为在他们心中,对“你”的拒绝,就是“我行”的直接展现。

这一阶段父母要如何管教人生中第一次叛逆的宝宝呢?

不专权,让孩子做选择题;不失为很有效的办法。

父母最好不要对孩子下达简单粗暴的命令:快去睡觉!去洗手!不许出去玩!……

也不要对孩子太民主的有商有量:我们去睡觉好不好?去吃饭好不好?去洗手好不好?……

前者孩子跟着父母学会了简单粗暴,甚至把以暴制暴的种子埋下;后者孩子会毫无悬念的告诉你答案“不”!

所以让孩子做选择题最好:我们现在睡觉,还是5分钟后睡觉?我们先去洗手,还是先把玩具收拾好?我们吃米饭还是面条?我们玩娃娃还是机器人?……

孩子立即就会从小霸王,变成小乖乖,他会认真的思考,然后告诉你答案,最后开开心心的按照父母设定的路线以及自己的选择去做。如果孩子给出额外的答案,那么父母只需要简单、平静的重复一遍自己所给出的选择就好。

2岁的孩子,会非常满足父母给予自己的尊重,基本上不会顶撞父母。

第二个叛逆期:猫嫌狗烦的7-9岁

有人说,孩子的7-9岁,就是猫嫌狗烦的年龄,什么都做不好,却偏偏什么都想要参与一下,总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是个“小大人儿”,想要感受更广阔的天空,也要挣脱父母的掌控。

于是,他们的叛逆,就从过去简单的“不”,变成了更多的花样:或者处处和父母说一些明明是歪理却理直气壮地认为是真理的道理,说不过父母就干脆“唱反调”、发脾气;或者干脆对父母置之不理,成功引发父母的脾气和火气才罢休……

这一阶段父母要如何管教人生中第二次叛逆的孩子呢?

以温和有度来应对孩子的万变,多和孩子商量,尝试让孩子做主;也是不错的办法。

孩子的变化是因为成长的缘故,那么父母的教育方式也要跟着有所调整,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不搞一言堂、不做家长专权。

要知道,孩子的叛逆不过是在内心想要得到更多的认可,想要在父母面前展现优秀的自己罢了。

那么父母的顺势而为就很重要。

和孩子多商量,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给出正确的答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并且和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规则、家庭公约一类的条款,全家人共同执行,共同接受奖励和惩罚,有助于更好的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也能够让孩子为自己优秀的父母而骄傲!

第三个叛逆期:作天怼地的12-15岁

从这个时期开始,孩子正式进入到了青春期,身体初步成熟,心理却依旧比较稚嫩。开始有自己的心事,却无从适应身体的变化和心事的解决,挫败感凭空增加,脾气莫名暴涨,心理更加矛盾。

很多家中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都是一个字“忍”。可是往往是父母越忍,孩子越作,忍到父母忍无可忍,爆发更大的家庭矛盾。

这一阶段父母要如何管教人生中第三次叛逆的少年呢?

攻心为上策,理解做辅助。家有青春期少年的父母不妨试一试。

能够走进孩子内心最好,实在走不进也要站在孩子心门之外敲敲门,让他们得到被尊重、被呵护、被重视的感觉。

说实话,和孩子做朋友也许会是很多父母的奢望,因为在孩子这个年龄,他们正是开始从内心对父母产生质疑的时候。通过和父母十几年的相处,若非父母真的很优秀,否则普通平凡人家的父母,都无法让孩子在产生足够的崇敬感。

不妨为孩子找到合适的偶像,这种偶像,不是爱豆、也不是明星,而是真正的名人名家,通过一些励志的书籍和人物传记,让孩子从中树立自己心中的楷模,用心中的榜样来引导自己、约束自己。

另外,不要对孩子的行为横加指责或者干预,用理性和信任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

与其担心孩子的交友圈,不如多带孩子出去走走,看看大好世界,感受朗朗乾坤,走进高等学府参观,前去拜访孩子眼中的成功人士、凡人英雄等等,视野开阔的孩子自然会有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总之,不管在孩子成长的哪个时期,父母总是端着父母的架子,是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

所以请收起所谓的家长专权,用温暖的家庭环境、丰富的学识和人生经验、稳定的情绪,陪伴孩子一路成长哦!

点击展开全部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

相关推荐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