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育儿网

主页 > 教育 > 家庭教育 >

中外家庭成功教育案例( 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 )(4)

发布日期:2013-02-14 14:45:55编辑:Chen

专家的话:做好家庭教育,不妨先从“三不四要”开始做起

很多家长为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而苦恼,我建议不妨先从“三不四要”开始

做起。

“三不”是:

1.不要老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更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培养;

2.不要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挂在嘴边。家长重复这种无效的方式只能让孩子

更厌倦学习,产生精神沟通障碍,回避与父母交谈;

3.父母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互相指责。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成长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很重要。

“四要”是:

1.家长要学会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孩子得到父母的认可,可以培养“阳光心理”,从而让孩子更自信;

2.家长要学会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关注孩子的心情和感觉比关注成绩更重要;

3.家长要寻找与孩子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这样才能与孩子找到共同的话题,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4.家长要与孩子交朋友。家长要放下架子,与孩子平等相处。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并将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包括尊重他们的情感、意愿以及他们的隐私

家庭教育案例——洋媳妇教育孩子

家庭教育不成功案例——我很尽心,可孩子的成绩让我伤心

文清是一名读三年级的小学生,她的爸爸妈妈都是大学文凭,工作环境舒适,辅导孩子的时间充沛。孩子的早期教育很成功,四五岁的时候,就能背上百首诗歌,跳舞唱歌画画讲故事人见人夸,在家属院附近是闻名于耳的小精灵漂亮公主,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就连邻居和好朋友都愿意领着文清串门遛弯儿,孩子就象家庭中的一面旗帜,飘到哪儿就会红到哪儿。

读一年级成绩还不错,读二年级成绩跌落到了中等偏下,这下妈妈慌了神,家庭辅导越来越不见效果,跳舞唱歌画画等兴趣班一个个陆续终止,语文数学补习班接连跟上,这个班儿不行另换一个,补习班换了一茬又一茬,不同的老师换了一拨又一拨。三年级成绩落在了倒数,学习成绩不行,行为习惯也出现大的逆转:撒谎越来越严重、平时做事丢东落西,任性固执不听劝,妈妈的赏识、批评就像刮了一阵风,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惊不起任何涟漪。爸爸妈妈欲哭无泪,不知道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差错,还是孩子确实不争气……

经过和文清妈妈的一番沟通后,我似乎找到了孩子学习中的一些症结,但又不敢肯定,虽然执教过的学生不计其数,历经的学生个案数不胜数,但是教无定法,我感到,必须接触文清后我才能下结论。整整一个上午,孩子的问题终于暴露无余,我肯定了自己的判断:文清被动的学习行为是妈妈一手缔造的,那就是家庭教育的误区“陪学”。

文清从读一年级开始,从没有检查过自己的作业,都是妈妈帮助检查,出现错误有妈妈讲解并让孩子纠正,交给老师的作业工工整整无一错误,其实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往往能反映出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妈妈对文清作业内容的过多的辅导,已经掩盖了文清的真实情况,这样老师就忽视了孩子具体的学习过程,影响了老师对学生真实水平的认知,总觉得孩子的成绩还不错,即便出现考试时的误差,老师也会认为是合理之中的波动。

一年级的课程浅,再加上文清的早期教育功底,在班里跟课不成问题,表面看似风平浪静,这恰恰掩盖了文清的学习动机和畸形心理的形成。从心理学角度讲,一个孩子的学习属于完整的个人行为,其大脑神经与身体的各个部位的神经是紧密相连的,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等因素的协调地运动,这样大脑就不会疲劳,正如高速公路人为设置许多弯道,错综复杂的路况刺激着司机的脑神经,而乘车人却是一路梦乡到终点,这是乘客对司机产生的依赖心理所致。文清的妈妈为了监督孩子不走神、姿势端正,还时时操心对孩子的作业进行及时的辅导。

她的这种做法逐渐让孩子产生了依赖心理,认为反正有妈妈在,有不会做的题也不用着急,时间长了,就养成懒得动脑筋自己解决作业中的问题,久而久之,造成文清做事缺乏主见和独立性。升入二年级,随着知识的加深,文清已经变成了“能学习”而没有“学习能力”的孩子,一旦家长不陪伴在旁,作业质量就会大为降低,因为缺乏自觉性、主动性,被动状态下的作业常常丢三落四、错误百出。这样,就会更加惹恼家长,并加倍提高对孩子的警惕,写错了字、抄错了题,都立刻被指出来,有时还搀杂着唠叨和伴随着拳脚相加:

“我刚讲的内容,你怎么又做错了,认真听了吗?”

“这个字我昨天就教会你了,为什么还写不上来?”

“写作业,别东张西望,你就不能一心一意吗?!”……批评声和噼里啪啦的巴掌声汇成了家庭教育“陪学”的“邪揍”曲。我们经常讲,物极必反,家长越是关注孩子的学习,越是监督她的一点一滴的错误,孩子越是错误百出。文清每次写作业都变得小心翼翼,戒备重重,当然,家长不要高兴,孩子的小心和戒备不是用在学习中的,而是如何防范陪读者的恼怒。现在的孩子都是聪敏透顶的,文清也不例外,因为不会做的题绝对要问,会做的题又不敢保证则必须也要问,于是,孩子的反暴力手段就有了:

“妈妈,这道题我不会,你给我讲一下吧!”

“妈妈,我这个字忘了,能写拼音吗?”

“妈妈,我列的这个式子对吗?”

“妈妈,这个字念什么?”

“妈妈,我做的这道题对吗?”

…………

孩子的耐心和疑问把妈妈搁浅在了浅滩上,即下不了水,又上不了岸,即打不了,又缺失了骂的理由,陪学效果不佳,不陪学孩子就更不学,恶性循环,家长和孩子在怪圈里越陷越深……虽然文清妈妈发觉家庭教育已经力不从心,极力想通过补习班挽回孩子的成绩。

但是,文清已经养成了懒于动脑筋的习惯,上学变成了走形式,课程越跟不上,孩子越是丧失学习兴趣,再加上大多补习班跟学校上课的方式雷同,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不能从孩子心理角度进行有效疏导,燃不起孩子自主学习的欲望和激情,依然接受被动的灌输,进步起来当然就不太明显。

一般像这样的学生调整起来都比较慢,尤其成绩跌落至倒数,而家长往往都带着紧迫感的心理,想让孩子尽快提高,事实呈现出来的常常事与愿违。因为一个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是经过了日积月累的过程,就像“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一样,一场大病的来临,在数月前或数年前就有了征兆,只是不被我们重视罢了。

如果孩子的成绩出现断层较小,成绩会提高的很快,我教过的众多这些学生中,短期内学习成绩提高了,家长就急着让孩子返校,三两个月后,孩子又被送回来了,家长还一脸的无奈:“王老师,他怎么又变回原来的样子了?”

凡是这样的学生,抗干扰能力都非常差,文清来到我这儿的前几天,看似她爬在那儿写题,可她的脑神经习惯性的极力想听到任何一种声响,她的思维和注意力瞬间就被吸引,一旦遇到难题,她就垂下美丽的大眼睛,一副无所事事的样子,满脸的无精打采。对待这样的孩子,首先把她所学的知识领域范围缩小、降低,从培养她的学习兴趣插手,逐渐找到她的学习激情点。刚开始,我基本上是从一年级的知识领域插手,从几道题、十几道题、逐渐到能够独立完整在规定时间完成一张试卷,会做的题,迅速拿下,不会的,暂不必深思考,可以暂时放过。

当然,我们所选择的题型,都是较简单的,基本判断她能拿下90分左右,由浅入深,每隔一周进行一次经验交流,语言要平缓、肯定,优异处要大加赏识和表扬,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样最容易在孩子的大脑皮层形成强烈的兴奋点,这兴奋点是建立在自信、自立、自强的基础之上的,而且不容易受其他兴奋点的干扰。

为了展示自己的荣誉和成就,孩子就像站在了表演的舞台上,每一个脚步,每一个动作,她都要发挥的细致入微,思维被知识吸引,自然就会淡化周围干扰自己的环境。

一般通过一两个月后,孩子就会进入并保持对新鲜知识渴望的学习状态,这时孩子犹如一块海绵,他会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这种学习状态是主动的,自信的,循序渐进,孩子会逐渐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真正的融会贯通,从而形成孩子自己的综合学习能力。8个月后,文清顺利返校,成绩有倒数上升到了上游,现在一年过去了,文清在四年级的成绩一直很稳定,并且还当上了班干部。

在当前独生子女较为普遍的社会家庭中,的确有众多的小学生家长,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家长,常常在孩子写作业时,自己搬把椅子坐在孩子身边,不时督促孩子别走神、保持姿势,孩子遇到不会做的题,父母也挺身而出或直接讲解,帮助孩子渡过“难关”。家长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但是,家

长这一行为属于十足的“吃力不讨好”之举。所以,培养一个孩子的求知欲望比教会他知识更重要!

本文由妈妈育儿网(https://www.mmyuer.com/)小编编辑整理

点击展开全部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

相关推荐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