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育儿网

主页 > 新生儿 > 新生儿护理 >

宝宝到底要不要给剃光头,一起来看看利弊把!

发布日期:2024-06-26 11:01:36编辑:秩名


许多妈妈考虑给小宝宝理光头,认为这样会更凉快,不容易生热痱子。也有些妈妈是为了让宝宝的头发更浓密一些,也想给宝宝剃个光头,认为这样有助于头皮毛囊的发育,使重新长出来的头发变得又黑又密,更漂亮,真是这样的吗?
 
其实,给宝宝理光头并没有什么好处,既不散热也不卫生,特别是6个月以内的小宝宝,稍不留神还会伤到他们娇嫩的头皮。小婴儿头部的囟门是要重点保护的,不可随便按压,头发对宝宝的小脑袋起到了一定的保护及缓冲作用。如果真的剃了光头,整个小脑袋就完全暴露出来,非常不安全。
 
研究表明:人的头发有其特殊功能,不但在夏季有遮光挡阳和散热的作用,而且还有保护头颅的重要功能。当头部受到意外袭击或外界物体的伤害时,浓密而富有弹性的头发首当其冲,可以防止或减轻头部的损伤。其次,头发就像天然遮阳伞,可以阻挡夏天强烈的阳光,使皮肤免受刺激,保护着宝宝的头部健康。
 
那些认为夏天理光头凉快、清爽的观点是错误的。剃光头看起来似乎是为了让宝宝更加凉爽,而事实上却恰恰相反。头发本身有帮助散热、调节温度的功能,剃了光头,反而减弱了这种功效。当气温或环境温度与人体的皮肤温度相等时,人体热量的散发几乎全部靠出汗来完成。若气温高于皮肤温度,则非但不能通过辐射方式来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如果宝宝是光头,皮肤吸收的热量反而会增加,皮肤排出的汗水也会迅速流失掉,起不到通过汗液蒸发散热的作用。
 
同时,剃光头之后,宝宝的整个头皮都暴露在外面,如果防晒工作做得不好,很容易受到阳光的侵犯,导致晒伤,甚至引起脑部损伤。宝宝一旦剃成光头,就等于失去了遮挡外界环境的天然安全屏障,意外伤害、蚊虫叮咬,各种细菌等在头皮上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如果细菌侵入孩子头发根部,还会破坏头发毛囊,严重时会影响头发的正常生长。
 
头发的多少、粗细和颜色,主要取决于遗传、营养和身体的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与剃不剃胎毛和理发的频率没有任何关系。要使宝宝的头发好,首先要注意营养,这要从胚胎时期开始。妈妈在妊娠期要供给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妈妈在哺乳期要继续注意营养,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这些营养物质可以通过乳汁进入宝宝的体内,宝宝吸收这些营养物质后,头发自然长得好。
 
如果宝宝的头发稀黄,只要注意维护宝宝的健康,让宝宝适当多吃一些健发的食品(如核桃芝麻等),一般到7~8岁时,头发就会逐渐变得又黑又密。
 
怎样让宝宝配合理发?
 
事先给小家伙做好工作,让他有个思想准备,而且最重要的是,多鼓励多夸奖他的勇敢,帮他克服恐惧心理;当孩子有明显抗拒时,也别太勉强,可以下次再尝试。
 
如在家里理发,要选用儿童专用理发器,准备好宝宝喜欢的玩具给他玩,还可以一边看动画片,一边理发。如在外面理发,一定要选择专业儿童理发。最好有固定的理发师,熟悉,就不怯了;理发师服务态度要好,且速度一定要快,小孩都没有多大耐性的;理发店有儿童专用的动物造型或汽车造型的椅子,还有动画片看;最好旁边有个小朋友也理发,让他多看看大孩子理发,相互影响,这样宝宝就愿意理发了。
点击展开全部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