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育儿网

主页 > 教育 > 行为教育 >

学会这几招让宝宝远离“电子保姆”

发布日期:2024-07-25 14:37:31编辑:秩名


没招儿了,塞个iPad给他?

 
网传“两岁半男孩玩1年iPad高度近视500°”虽然只是片面的流言,但大人“偷懒”而让3C产品成“保姆”已经不是新鲜事了。“电子保姆”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当孩子深陷此道,该责备的仅仅是电子产品吗?若孩子迷恋上了电子产品,为人父母的又当如何呢?
 

※宝宝变成“电子族”,谁之过?※

 
不管是从新闻上,还是身边的故事,我们已经发现,迷恋上电子产品的孩子对其他事物的兴趣度往往急剧降低。有的孩子甚至只认智能手机或iPad,与小朋友游戏,没兴趣;户外玩耍,没兴趣;搭积木,没兴趣;阅读,没兴趣……凡事只要是离了智能手机或iPad,孩子便兴味索然,甚至会陷入一种神思游离的状态。
 
我亦看到过孩子唯iPad马首是瞻的较极端例子:每天早上,上幼儿园成了亲子间一场两败俱伤的“战斗”,孩子的条件只有一个——除非家长同意他带上iPad入园。家长实在搞不定孩子,只好推给幼儿园老师。结果,孩子的电子情结在幼儿园被老师暂时“管制”,虽然最终他迫于压力服从了老师,却从此犯上“幼儿园入园恐惧症”,同样得不偿失。
 
孩子变成“电子族”,究竟是谁的错?当然不是孩子的错,也不是智能手机和iPad的缘故,需要反思的恰恰是父母。当看到小小的孩童就能玩转手机、iPad,我们的脸上是不是曾有一丝得意之色?当孩子被电子产品稳住阵脚,留给我们一段自由自在的时光,是不是有暗自庆幸的感觉?当孩子从电子产品中获得一些收获(比如学会了几首儿歌),那更是让我们欢欣鼓舞,为我们把孩子交给这个无所不能的“保姆”找到了最有说服力的理由。是的,一切都看似那么美好。然而,当孩子痴迷上“电子保姆”,当众多问题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此时想要紧急刹车,事情就不那么容易了。
 

※“没招儿了”的前世今生※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之后,我们往往把责任归于孩子“不听话”,于是,讲道理、苛责甚至体罚,凡能想到的办法都用了,却无济于事。一句话,我们变得没了招儿。“没招儿”的结果是,家长要求归要求,孩子痴迷归痴迷,二者南辕北辙,没有交集。要知道,让孩子养成一个习惯,理论上21天就足矣。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自然的反应往往深入骨髓,为“潜意识”所支配。一旦被“潜意识”所接管,它便根深蒂固,难以驾驭。也因此,想要去除孩子的某个习惯,可就不是那么容易办到的事了。
 
当我们没招儿的时候,就会陷入“天人交战”的境地。一方面,我们无能为力;另一方面,却又心有不甘,总想要做点什么去改变这种状况。而孩子何其聪明,他有直指人心的本能,怎么可能不清楚父母的状况,又怎么可能轻易就服从父母呢?于是,脾气一来,我们无所不用其极,孩子因为恐惧,不得不服从我们。我们虽然暂时遏制住了孩子,但是,脾气一过去,我们就后悔,并反省——刚才那样处理问题,让孩子如此伤心,是不是有些过分呢?出于补偿心理,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就会暂时放松。我们前后处理问题的不一致性带给孩子的又是什么呢?是困惑、恐惧。因为困惑、恐惧,孩子会更加依赖他的“保姆”,从它身上寻求安慰与快乐,获得一种暂时的安全感。交战几次之后,孩子更是聪明地发现,只要抗争,他就可以如愿以偿。孩子的行为反而因为我们要求的不一致而被负面强化,而我们,将变得更加无能为力。
 

※“电子绝招”非使不可吗?※

 
考虑到“电子保姆”带来的众多问题,“电子绝招”虽然好使,却还是不使为妙。有的家长可能会一脸无辜地辩驳:“没办法,不使不行呀!别的招都不管用。”必须很不厚道地指出,这,只是一个借口,一个偷懒的借口,一个无所作为的借口。
 
又或许,有的家长可能会辩驳:“我的初衷很好呀!只不过想让他借此学点东西,没想到最后就变成这样了!”不否认这可能是一个理由。事实上,确实有不少既好玩又智能的软件,可以带给孩子许多。但我想说的是,养育孩子永远是个两害相权取其轻的过程。与其让孩子痴迷上电子产品,带来众多的问题(比如影响孩子社会化的进程,甚至导致孩子缩在虚拟世界而拒绝成长;影响孩子语言的发育,严重的可能导致孩子假性自闭),不如放弃它,给孩子一个更为纯粹的世界。
 
并不是说,不可以让孩子接触这些产品,但接触有个前提——我们要能够控制局面,而不是让孩子的迷恋主导局面。若我们确定自己可以收放自如,让孩子偶尔玩玩也未尝不可。但我们要知道,收放自如,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招招出击,陪伴宝宝远离电子保姆※

 
一旦孩子已经痴迷上电子产品,并且因此带来某些问题,便到了不得不下狠心解决问题的阶段。让孩子远离“电子保姆”,硬碰硬未必有效,还可能带来更多负面的影响。因此,智慧地处理这个问题十分重要。我们可以尝试以下的办法:
 
●就着孩子感兴趣的电子游戏顺势拓展,转移注意力
 
如孩子痴迷“愤怒的小鸟”,我们可以以游戏主题为中心,拓展与之相关的游戏。如,转换成手工活动,制作“愤怒的小鸟”;转化成绘画游戏,画一只“愤怒的小鸟”以及它的家,或与之相关的一切;转化成户外探险游戏,寻觅“愤怒的小鸟”的踪迹……
 
●将游戏搬到现实生活中
 
如准备积木、瓶瓶罐罐、废弃的盒子等,搭建各种建筑,让孩子成为那只“愤怒的小鸟”,去尽情地破坏。之后再过渡到建构、解构互相融合的游戏,甚至融入一些趣味科学探索的游戏,充分调动孩子的好奇心,让他因体验到游戏的乐趣而逐渐转换方向。
 
●安排更多有意思的亲子游戏,让孩子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这个做法的目的就是以新的习惯替换旧的习惯。孩子实际上非常容易满足,亲子游戏未必要很复杂,只要孩子喜欢,看似很“傻”的游戏,也会让他玩得不亦乐乎。
 
总之,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的喜好与特点,避免针尖对麦芒,顺势而为,化解冲突,转换方向,让孩子与“电子保姆”不再粘连,最终达到收放自如的境界。
点击展开全部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