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育儿网

主页 > 教育 > 家庭教育 >

三年级家庭教育案例(我很尽心可孩子的成绩让我伤心)(2)

发布日期:2012-07-11 15:14:57编辑:Chen

“妈妈,这个字念什么?”

“妈妈,我做的这道题对吗?”

 孩子的耐心和疑问把妈妈搁浅在了浅滩上,即下不了水,又上不了岸,即打不了,又缺失了骂的理由,陪学效果不佳,不陪学孩子就更不学,恶性循环,家长和孩子在怪圈里越陷越深……虽然文清妈妈发觉家庭教育已经力不从心,极力想通过补习班挽回孩子的成绩。

但是,文清已经养成了懒于动脑筋的习惯,上学变成了走形式,课程越跟不上,孩子越是丧失学习兴趣,再加上大多补习班跟学校上课的方式雷同,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不能从孩子心理角度进行有效疏导,燃不起孩子自主学习的欲望和激情,依然接受被动的灌输,进步起来当然就不太明显。

 一般像这样的学生调整起来都比较慢,尤其成绩跌落至倒数,而家长往往都带着紧迫感的心理,想让孩子尽快提高,事实呈现出来的常常事与愿违。因为一个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是经过了日积月累的过程,就像“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一样,一场大病的来临,在数月前或数年前就有了征兆,只是不被我们重视罢了。

如果孩子的成绩出现断层较小,成绩会提高的很快,我教过的众多这些学生中,短期内学习成绩提高了,家长就急着让孩子返校,三两个月后,孩子又被送回来了,家长还一脸的无奈:“王老师,他怎么又变回原来的样子了?”

凡是这样的学生,抗干扰能力都非常差,文清来到我这儿的前几天,看似她爬在那儿写题,可她的脑神经习惯性的极力想听到任何一种声响,她的思维和注意力瞬间就被吸引,一旦遇到难题,她就垂下美丽的大眼睛,一副无所事事的样子,满脸的无精打采。

对待这样的孩子,首先把她所学的知识领域范围缩小、降低,从培养她的学习兴趣插手,逐渐找到她的学习激情点。刚开始,我基本上是从一年级的知识领域插手,从几道题、十几道题、逐渐到能够独立完整在规定时间完成一张试卷,会做的题,迅速拿下,不会的,暂不必深思考,可以暂时放过,当然,我们所选择的题型,都是较简单的,基本判断她能拿下90分左右,由浅入深,每隔一周进行一次经验交流,语言要平缓、肯定,优异处要大加赏识和表扬。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样最容易在孩子的大脑皮层形成强烈的兴奋点,这兴奋点是建立在自信、自立、自强的基础之上的,而且不容易受其他兴奋点的干扰,为了展示自己的荣誉和成就,孩子就像站在了表演的舞台上,每一个脚步,每一个动作,她都要发挥的细致入微,思维被知识吸引,自然就会淡化周围干扰自己的环境。一般通过一两个月后,孩子就会进入并保持对新鲜知识渴望的学习状态,这时孩子犹如一块海绵,他会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

这种学习状态是主动的,自信的,循序渐进,孩子会逐渐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真正的融会贯通,从而形成孩子自己的综合学习能力。8个月后,文清顺利返校,成绩有倒数上升到了上游,现在一年过去了,文清在四年级的成绩一直很稳定,并且还当上了班干部。

在当前独生子女较为普遍的社会家庭中,的确有众多的小学生家长,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家长,常常在孩子写作业时,自己搬把椅子坐在孩子身边,不时督促孩子别走神、保持姿势,孩子遇到不会做的题,父母也挺身而出或直接讲解,帮助孩子渡过“难关”。家长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但是,家长这一行为属于十足的“吃力不讨好”之举。所以,培养一个孩子的求知欲望比教会他知识更重要!

本文由妈妈育儿网(https://www.mmyuer.com/)小编编辑整理

点击展开全部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

相关推荐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