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育儿网

主页 > 教育 > 家庭教育 >

父母的悲哀:为孩子的幼升小付出足够的努力,却没有成效

发布日期:2024-06-14 17:04:26编辑:小编

8月已经进入尾声,9月的开学季将迎来各个阶段的新生:幼儿园的小宝宝、小学的小豆包、中学的朝气少年、大学的莘莘学子……

其实,每个学习阶段的开始,孩子们都会为之向往,毕竟一个崭新的、充满未知的世界即将打开,对于他们的好奇心来讲是一种莫大的满足;而每个学习阶段的开始,也是家长们最为之牵肠挂肚的时候,孩子上幼儿园——担忧、入小学——迷茫、进中学——操心、到大学——挂牵。

幼升小,就是一个非常神奇的阶段,一个让家长会陷入短暂迷茫的阶段。

现在幼儿园里不允许超前授课,不允许讲解小学知识,已经成为明文规定。很多幼儿园也及时调整自己的方向,将对大班孩子的培养,由过去对知识的超前教育转变为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合理养成,而对知识避之不提。

这样,很多家长就会开始迷茫,各种身不由己的担忧:孩子入小学会不会跟不上进度?适应不了节奏?对骤然增加的知识无从下手?……

所以,家长就会主动出击,既然幼儿园不让教,那我们在家中自己教吧,左右不过是小学的知识,家长自认为还是游刃有余的。

然而,让家长瞠目结舌的是,没有系统的规划,也没有严谨的教法,即便是把小学的知识全部灌给了孩子,大多难逃这两种结果:

1、孩子貌似掌握了小学一年的知识,在小学课堂上似懂非懂却自认为懂;似会非会却盲目认为自己会……结果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该有的思维能力也不具备,成绩上可能会偶有惊艳,大部分时间在班里却也不出色。

2、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法,矫枉过正,让孩子对学习避之不及,只能敬而远之,要么直接躺平,要么干脆反抗到底。

唉,一句话:何苦呢?

家长那么努力、辛苦,孩子却依旧不够优秀,问题出在哪里?

有专家指出,对于幼升小孩子的父母,大多对孩子的额外知识辅导,会因为方法的不正确,从而影响了孩子正常的学习和认知。

一年级的知识,说简单也非常简单,父母都能够辅导;但是知识的积累,往往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得到知识的过程中,根据孩子的成长过程和年龄特点而特意设计教给他们的方法、思维能力,才是最关键的。

也就是说,在孩子学习的早期,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思维,比教授知识、寻找答案本身要重要得多,但是却很容易被家长所忽视。

强行灌输知识给孩子,只会导致很多不良后果:比如对知识的似是而非、一知半解,也不求甚解,上课不容易集中注意力,总觉得自己会;或者对知识产生抗拒感,不愿意学习等极端状况。

如何培养幼升小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呢?

答案很简单啊!

1、玩耍中;

2、生活中。

没有孩子不喜欢玩,那么就陪孩子玩呗。

有的家长会陪着孩子纯粹地玩耍,收获了浓浓的亲子情,也是很好的;有的家长在玩的过程中,把所见所闻都引导孩子变成他们的所思所想,以及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主动付出的努力。

很多自然科学都源自于在玩耍中所遇到的情况而引发的思考与求证。比如发现了万有引力的牛顿,正是看到了苹果落地才有所思有所想;比如富兰克林和儿子在郊外放风筝遭遇雷电天气,才发明了避雷针……

玩耍放大了孩子的自由,也松开了对孩子的禁锢。

在生活中能够学习到的东西更比比皆是。

比如今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教给孩子日期的概念;现在是几点几分,教给孩子时间的概念;孩子的衣服小了、裤子短了,人长高了,从而引出长度单位;超市购物、采买零食,甚至是讨价还价,是给孩子价格、数字以及加减的概念。

春天草长莺飞、万物复苏,是生长和生命的教育;夏季烈日炎炎、昼长夜短,是节气学习的好时机;秋季落叶纷纷、白露为霜,是感受到大自然苍凉与美丽奇妙融合的艺术熏陶;冬夜白雪皑皑、万里冰封,正是四季的一次轮回,是时间、是季节、是大自然变化得逐一彰显。

什么是生活,这就是生活;孩子们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习得各种知识,增长各种见识,多么难能可贵、多么记忆犹新。

所以简单来讲,对于幼升小阶段,重点是要让孩子学会学习、喜欢学习;学会和同伴间的相互合作、交流沟通;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有专注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知道,知识的欠缺很容易补上去,若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才是让孩子的学习终有遗憾的开端。

点击展开全部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

相关推荐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