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育儿网

主页 > 教育 > 家庭教育 >

小学新生父母:千万别表现得比孩子还激动,也别太多期待

发布日期:2024-06-11 16:52:38编辑:小编

小学开学一周了。

这一周接送小宝,总是能看到站在小学门口抹眼泪儿的孩子、翘首期盼的家长、送完迟迟不肯回家的祖辈、距离放学还有1个小时就已经到达接送点的父母……

新入小学的小豆包们表现得怎么样?家有小一新生的爸爸妈妈们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呢?

其实,孩子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确会和幼儿园的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需要给孩子足够的适应时间;同时,作为小学生的父母,更应该给自己一定的心理空间,对孩子多一些等待,而不是笃定的期盼:

我们家宝贝已经会背了多少多少古诗词、一百以内的加减乘除都没有问题、幼小衔接上了半年、认字多达好几千……孩子完全没有理由搞不定小学的学习哦!

要知道,在“卷”面前,只有“更卷”,没有“最卷”,你把孩子的小学知识掌握程度往前提了一年,别人可能已经提升了两年……

所以,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爸爸妈妈们不妨放松心态,从这3个方面来衡量宝贝小学生活的开始,是否能够精彩亮相吧!

一、家校关系

1、新生家长对学校、老师的认可很重要。

小孩从幼儿园跨入小学,面临新的环境,有些孩子可能不太适应。这时候,家长不要将孩子的不开心归咎于老师和学校。以前有家长听到孩子的“投诉”,直接当着孩子的面斥责老师或者学校,这会给孩子一种内心阴影:老师不喜欢我。这样的负面想法可能会伴随孩子整个小学阶段。所以,家长对老师、学校的认可和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2、家长应该提前注意到很多细节,注意与老师沟通。

比如帮小孩购买书包、文具,一般学校都不建议购买带拉杆的书包,也不建议孩子使用过于新奇、绚烂的文具,会导致孩子会在课堂上分心玩弄文具,而不专注学习。这些都是家长要提前考虑到的。

3、家长自己不要焦虑。

现在有些家长非常在乎孩子上学,总是焦虑孩子上学读书的一系列问题。其实家长首先要有阳光的心态,看待孩子的阶段性转变,即使在学习上、日常交往上出现一些问题,也不用过于焦虑,而要和老师保持及时有效的沟通,把问题处理好。

二、与老师沟通的技巧

1、静静等待,不必急于沟通。

刚入学时,家长应多观察学校环境和孩子的情绪,孩子不能马上适应学校生活是很正常的,家长应多鼓励孩子,然后再找机会与老师沟通。

2、有的放矢的沟通,而不要漫无目的的唠叨。

入学后,从多种渠道了解有关学校的情况,如最常见的家长会,或者多与其他家长沟通交流,从其他家长那了解关于老师和学校的相关状况,在此基础上再与老师进行沟通。

尽量避免为一些琐事联系老师,比如在上班的时间打电话询问孩子情况、课堂表现等等。

3、保持家长应有的礼貌和理智。

入学后,孩子若在学校受委屈后回到家时,家长要全面客观看待事情,让孩子尽量把情况说清楚,也可以打电话问同学,然后再联系老师。家长也可以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让孩子在挫折中不断成长起来。

即便是家长与老师沟通出现问题时,不要在孩子面前去责备老师,以免影响师生关系。

三、一年级新生的学习重心要放在阅读上

如何让家长和孩子都快速适应新的环境?不妨以阅读为梯,架起幼小之间的桥梁,实现平稳过渡。

新学校会发生哪些新故事呢?孩子们会面对各种新状况手足无措吗?

家长可以通过阅读的引导,陪孩子一起看《大卫上学去》,孩子会因为调皮的大卫哈哈大笑,还会从中明白学校的一些基本行为准则。

看《上学去,阿尔菲》,看阿尔菲怎样为上学担心,看爸爸怎样疏导他。

最终各种各样的担心来担心去,在故事书《鳄鱼怕怕,牙医怕怕》《我好担心》都发生过,让孩子们提前在故事里经历一番,激发孩子对未来的期待,并积累相应的生活经验,孩子才会有能力去面对和化解。

……

从阅读出发,以故事为媒介,调动孩子的兴趣,呵护孩子的热情,和孩子一起,兴致勃勃地迎接新学期的开始,才是智慧的家长最该做的事情。

最后,最想要告诉爸爸妈妈们的是,一定要用平常心态看待孩子上小学。

小学是孩子求学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起点,但孩子依旧是那个刚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大孩子,任谁都无法从进入小学就立即长大的状态。

所以父母不必表现的比孩子还激动兴奋,甚至会期待孩子一入学就有非常出色的表现。

静待花开,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父母对孩子的信任、信任和爱!

点击展开全部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

相关推荐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